

在第十五届全运会
马术项目的赛场上
有这样一群身影
他们穿梭在看台与场馆之间
用微笑点亮清晨
用汗水温暖寒风
他们来自中山大学——
从本科生到博士生
从筹备培训到正式上岗
他们以责任和热爱
汇聚成赛场上最动人的风景
让我们一起走近
这些可爱的“小海豚”
翻开他们的志愿日记
聆听那一段段
关于奉献、成长与热爱的故事
……
以青春之名
赴全运之约
志愿者处志愿者——李雨楠
PART.01
从报名到上岗:那份“热爱”在发光
一年前,我就在中山大学报名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志愿者选拔。经过层层筛选与培训,终于成为220名马术项目志愿者中的一员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的不只是荣誉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从本科生到博士生,来自17个二级培养单位的我们,被分配到不同岗位——志愿者处、观众服务处、竞赛运行处…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诠释着 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 的志愿精神,用青春的热度为赛事保驾护航。
PART.02
记录与创造:在每一帧画面里闪光

在“志愿者之家”的每一天,我都忙碌而充实。我负责设计与书写日程表,让每位志愿者都能清晰了解一天的安排。
我手拿相机与记录仪,在场馆穿梭,记录下赛场的空镜与笑颜——那一帧帧画面,是中大志愿者最真实的热情与坚持。
我们还亲手设计、制作属于马术赛的纪念徽章。从绘制图案到打印、裁剪、压膜,每一步都饱含心意。记得自己拿着刻刀,顺时针旋转,一点点刻出包围“小海豚”图案的圆形。右臂的肌肉在发力,手指渐渐酸麻,但当第一个徽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时,那份成就感比任何掌声都温暖。有时裁剪不均、力度不够,需要重新来过,但也正因为这份反复,才让我们更懂得每一个微小成果背后的珍贵。
PART.03
光与笑容:属于志愿的温度
印象最深的,是每次结束一天的志愿服务后,我为上岗的伙伴们拍下的合影。镜头里,大家的眼神里有疲惫,也有光;一句“耶——茄子”的欢呼,化解了一天的辛劳。那一刻,我真切感受到——“为你,更精彩”,不仅是口号,更是一种温柔的信念,一种相互支撑的力量。
我将继续用相机、用行动,记录与守护这段闪光的青春。愿以志愿担当书写青春答卷,以高质服务助力十五运会的精彩进行。
·
·
青春“骑”动全运
志愿“马”不停蹄
竞赛处志愿者-赵英储
2025年11月3日清晨5:30,天还未亮,寒意渐浓,我们已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校门口集合,准备出发前往光明国际马术中心,为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提供志愿服务。尽管清晨的温度偏低,冷风不时迎面吹来,但每一位志愿者都精神饱满,毫无倦意,眼中闪烁着期待与责任。
抵达马术中心后,大家迅速投入工作。从引导观众、维持现场秩序,到协助工作人员处理各类事务,我们始终以专业的态度和温暖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参与者。虽然天气持续寒冷,但大家服务的热忱丝毫不减,彼此配合默契,互帮互助,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,共同保障了赛事各项环节的顺畅运行。
一天的志愿服务虽然辛苦,却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奉献与协作的意义。寒冷没有冷却我们的热情,反而让团队的凝聚力更加凸显。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这场体育盛会,我们感到无比自豪。
·
守着训练场
简单活儿一桩桩
保驾护航是关键
竞赛处志愿者-倪嘉浩
清晨的风裹着一丝丝雨点,我早早守在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的热身训练场外。第一项任务是开放场地,看着晨光铺满训练场,莫名生出几分郑重——这是守护训练安全的第一关。
白天的工作围绕着“细致”展开。训练间隙要按时关闭场地,确保无关人员不进入。而最有意义的,是和伙伴们一起捡石头。领队老师反复叮嘱,哪怕小石子也可能硌伤马蹄,影响马匹状态。我们蹲在纤维砂上,眼睛盯着地面“扫雷”,从纤维砂里抠出碎石,从跑道边捡走石块,手被沙子弄脏,却因想到马匹能安全奔跑而格外有劲。
天色渐暗时,工作收尾。意外的是,回到志愿者之家发现居然能自制十五运会“吧唧”,我选择了两个图案,一个吉祥物“喜洋洋”与“乐融融”,另一个是“喜洋洋”骑着奔腾的骏马,金属质感的徽章在手里沉甸甸的。
这一天没有波澜,却满是收获。不仅完成了场地开关的基础工作,更用双手清除了安全隐患,最后还得到了专属纪念。简单的日子,因这份责任与小惊喜,变得格外充实。
·
·
夜幕缓缓落下
脚印与蹄印交织成一天的记忆
而马场的灯光仍在闪烁
有人还在整理物资
有人记录最后一帧画面
忙碌的身影映在金色余晖里
显得格外坚定
他们或许不是赛场的主角
却是让赛事顺畅进行的
那股温柔力量
从一张张行程表、一声声问候
到一段段巡场的脚步声
每一个瞬间
都在书写“中大志愿者”的注脚
认真、热情、踏实、无畏
十五运的号角仍在回响
青春的脚步不会停歇
这群来自中山大学的“小海豚”
将继续奔赴热爱,用行动与微笑
让志愿的光
照亮每一个平凡而闪光的日子! 金顶配资
升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